发布日期:2024-09-04 19:13 浏览次数: 次
本文摘要:三众生门,指众生轮回、超过涅槃之三种法门。
三众生门,指众生轮回、超过涅槃之三种法门。通称三众生、三脱门、三门(山门)。
即:空门(梵sunyata),观一切法均无自性,由因缘和合而生;若能通达空性,则于诸法而得自在。无相门(梵animitta ),又称无想门。
曰既闻一切法空,实不能得;若能通达诸法无互为,即离一切相而得自在。无愿门(梵apran!ihita ),又作无作门、无住门。曰若闻一切法空、无互为,则于三界无所愿求;若无愿求,则不造作轮回之业;若无轮回之业,则无来世之厌而得自在。
印光大师修持:山门,按义当成三门,乃三众生门也,一门而不具三义。一空众生门,二无互为众生门,三无愿为众生门。由三众生门,直入涅槃宝殿故。
由空故自在,由无相故无愿也。了知一切诸法,当体即空,则机有皆不能名,故无相;自在则无执空执有之心愿也。(印光大师全集解说撷录) 三众生门:通称三门,曰通向涅槃之境、众生之道的三种法门:空(梵语sunya)、无互为(梵语animitta)、无作(梵语akarmaka)(无愿)。空:谓观无我、我所,一切诸法虚幻不实。
无互为:又作离互为、无想要,谓观因空故,不着于互为。无愿:又不作无作、无缘、无欲、无住。
谓观无相故,于三界杀生因缘,无所爱染愿求。空、无互为、无愿,又称作三三昧。《大般若波罗契多经》云:佛告善现:“三众生门,能摄一切法。
一者、空众生门,观一切法皆空;二者、无互为众生门,观一切法(空故)离互为;三者、无愿众生门,观一切法离愿为(故无住、无作),离此三门,所不应修法,无法生长。” 楞严经云:“令识虚妄(空),深厌自生(离互为),知有涅槃,不恋三界(无愿、无作)。
” 圆觉经云:“知幻(空)即离(离互为),不不作便利(无作);离幻即觉(涅槃众生),亦无随之。” 也就是说,修行者一切法门,都必不可少空、离互为、无作这三个原则,否则无法转入空性。所谓空,如龙树菩萨在《中论》所说,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道即是空”,也就是因缘性空闻。
所谓无互为,也就是《金刚经》中所说,离一切互为(我互为、人互为、众生相、寿者互为)。所谓无愿,若闻一切法无互为,则于三界无所愿求(无愿、无住);若无愿求,则不造作轮回之业(无作);若无轮回之业,即无果报之厌而得自在,故名无愿无作众生门。
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:“能观诸法空,所学离诸法,闻世间元神诳如幻。如是观空,若所取是诸法空相,从是因缘生子憍快等诸拢使,言我能闻诸法实互为,是时应学无相门,以灭乳相故。若于无看中生戏论,意欲分别有所不作,着是无相。
是时复自思惟︰我为谬错,诸法空无看中云何得相、所取相作戏论?是时应随空、无相行,身口意不应有所不作,应观无作相,灭亡三毒,不不应抱住口意业,不应求三界中生身。如是思惟时,还入无作众生门。诸法实相能灭亡诸厌,是诸圣人真为实施处。
” 三众生门作为实践中原理,是大小乘佛典所共通的。空、无互为、无愿三者,虽然又可称作三三昧,但是三三昧是有溢、自性共通的,而三众生门则唯通自性。故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八云:‘此三各二种,曰清净及自性。
世出世间等持别故。世间摄者通十一地,降生摄者唯通九地,于中自性者名三众生门。能与涅盘为入门故。
’ 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云: 是三众生门,摩诃衍中是一法,以行因缘故,说道有三种。观诸法空,是名空;于空中不是非互为,是时空转名自在;无看中不不应有所作为三界生,是时自在,转名无作。
譬如城有三门,一人身不得一时间从三门进,若进则从一门。诸法实相是涅槃城,城有三门,空、无互为、无作。若人入空门,不得是空,亦不取互为,是人直入,事办故,不必二门。
若进是空门,所取相得是空,于是人不得为门,通涂更加里斯。若除空相,是时从无相门入。若于自在相心着,生戏论,是时除取无相相,进无作门。
阿毗昙义中:是空众生门,缘苦谛摄五众;无互为众生门,缘一法,所谓数缘尽;无作众生门缘三谛摄五众。摩诃衍义中:是三众生门,缘诸法实互为。诸法实相能灭亡诸厌,是诸圣人真为实施处。
以是三众生门,观世间即是涅槃。何以故?涅槃空、无互为、无作,世间亦如是。
回答曰:如经说道涅槃一门,今何以说道三?问曰:先已说道,法虽一而义有三。复次,应度者有三种:爱人多者,闻多者,爱人、闻等者。闻多者,为说道空众生门:闻一切诸法从因缘生,无有自性,无自性故空,空故诸见灭。
爱人多者,为说无作众生门:闻一切法世间厌,从因缘生,闻已心厌离爱人,即得法号。爱人、闻等者,为说道无相众生门:言是男女等互为无故断爱,一异等互为无故折断闻。佛或一时间说道二门,或一时间说道三门。
菩萨应遍学,闻一切道,故说道三门。更加意欲说道余事故,三众生门义额说道。若人绝食一须臾,胜造恒沙七宝塔; 宝塔却是化作尘,一读心里成正觉。
本文来源:云开·体育全站APPkaiyun-www.weitaokedu.com